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,我是安教授。「安教授」這個筆名是取自《原目》漫畫裡的一個配角。漫畫裡的安教授遭到全人類的通緝,因為他背叛了人類,投入「原目」的懷抱。原目是一只代表「大自然意志」的怪物。「原」,原初也,原創初始、亙古即存;「目」,天眼也,從古至今一直關注著人類。但為何「原目」在經過這麼久的時間才突然出現,甚至介入人類的生活、反撲人類呢?安教授又為何選擇背棄人類,投向原目之道呢?也許為了提醒人類自然環境的重要性。
前陣子,熱浪寒潮、乾旱水災,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,但不久又歸於平靜。我想這就是極端氣候、極端環境的本質。在比較長的時空裡是平靜安好的,但忽然之間,其施加的壓力、冷熱,讓人類一時之間無法忍受而造成傷亡損失。對於災變,固然預防勝於治療,災難應變的能力也應同時培養建置。所以,對於自動化、基礎建設、電源系統,乃至於以安教授的觀點,是循環自動化、循環基礎建設、循環電源系統,這類型的「循環經濟設計」應逐步被建立出來,方能夠滿足災難預防與災難應變兩方面的需要。今天這個系列文,我們把題目縮小,取作「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」,來實現未來世界、極端環境中我們企圖改善挽回的初心。
經營事業,一顆美麗的心是最重要的。接下來,我們就先從故事的起源「全臺首次海岸廢棄物大調查」講起,它是由綠色和平組織與台灣荒野協會主導,在今年 2018 年 7 月進行了一次全台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。未來一年還會再進行三次的調查,因為台灣其實受季風和洋流很大影響,也會影響到海岸廢棄物的分布狀況,所以一季執行一次,一年四次。所以這個行動快篩不僅可以回答各處垃圾種類,它其實還可以告訴我們污染熱點在哪裡,哪裡最嚴重等等一些很有價值的資訊。
它的研究調查方法,是引用日本山形縣一位水資源專家─金子博先生。他在 2003 年提出這個方法用於河川垃圾的評估,後被引用於做全日本海岸廢棄物的評估。今年用在台灣上我覺得很適合,很期待這樣跨境、異界水平轉移的研究成果,也想要投入一點力量幫台灣做計算生態學的部分。
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由環境系統分析的三大領域知識所組成:
1. 計算生態學 (Computational Ecology)
計算生態學主要的價值在於人所不能理解、不能統計、不能追溯的層次或規模,由計算的力量來幫忙。這個主要的價值在於幫助政策環評與環境系統分析,能夠理解「系統」的本質一直是安教授的興趣,也是極有價值的部分。
2. 軟體循環經濟 (Software Circular Economy)
循環經濟是很有價值的,對於大自然而言,好的設計是沒有任何廢棄物;一個循環的結束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。從這個觀點來看,各行各業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,當然,軟體也是。在未來各項資源翻轉點,就會突顯循環經濟的重要性,在那個時候人們會渴望知道如何做循環經濟。
3. 智慧永續城市 (Intelligent Sustainable City)
關於永續城市,安教授一直有一個夢想藍圖是關於「區域型循環經濟」。其實台灣身為海島本身資源有限,種類也有限,雖說可以仰賴進口,但是某種程度言台灣最大的資源還是人才創意。創新是我們的一個出路,也就是發展「藍色經濟」。若把這個概念限縮在一個城市,我的理解是一個「永續城市」;若再限縮在水資源上,它則是一個「海綿城市」;當然,若再加入一點點計算能力,就成了「智慧城市」。
所以,30 天的主題原則上就會依照上述的三大領域來涵蓋,一天一點垃圾分類研究,希望秉持著實用主義,即使概念很簡單,也能應用到這片我們所愛的土地。
[Day 01] 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
[Day 02] 計算生態學 (Clean Up Credit Platform)
[Day 03] 計算生態學 (Material Flow Analysis)
[Day 04] 計算生態學 (Global Network and Trans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)
[Day 05] 計算生態學 (Microbeads and Plastic Particle Water Pollution)
[Day 06] 計算生態學 (Preparing a Cloud Native Startup)
[Day 07] 計算生態學 (Ocean Environment Management)
[Day 08] 計算生態學 (Marine Debris Governance)
[Day 09] 計算生態學 (Coast Classification for Waste Identification)
[Day 10] 計算生態學 (Environmental Acoustics and Soundscape Ecology)
[Day 11] 軟體循環經濟 (Unit Operation and Unit Testing)
[Day 12] 軟體循環經濟 (Continuous Auto Monitoring Systems)
[Day 13] 軟體循環經濟 (Monitoring Data and Computing Regulations)
[Day 14] 軟體循環經濟 (Data Analyzing and Recording)
[Day 15] 軟體循環經濟 (Setting and Configurations)
[Day 16] 軟體循環經濟 (Invalid and Missing Data Identification)
[Day 17] 軟體循環經濟 (Invalid and Missing Data Recording)
[Day 18] 軟體循環經濟 (Bias Adjustment)
[Day 19] 軟體循環經濟 (Communication, Protocol, and Transfer Module)
[Day 20] 軟體循環經濟 (Cloud Native Architecture)
[Day 21] 智慧永續城市 (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)
[Day 22] 智慧永續城市 (Windows Data Science Virtual Machine)
[Day 23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)
[Day 24] 智慧永續城市 (Apache Spark and Azure Databricks)
[Day 25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IoT Hub and AMQP/MQTT/HTTPS)
[Day 26] 智慧永續城市 (Cognitive Services and Computer Vision API)
[Day 27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Functions and Service Fabric)
[Day 28] 智慧永續城市 (Azure Cosmos DB and SQL Database)
[Day 29] 智慧永續城市 (Resilient Citi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)
[Day 30] Cloud Native Startups:一個簡單的垃圾分類器與計算平台 (Review)
安教授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,所以各位先進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作法或是內容有誤的地方,非常歡迎大家提供建議或指正喔。
感謝各位的觀看,期待未來 30 天和您見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