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講組織的學習智障,書中真的這樣翻譯,我姑且稱呼為組織(人)的學習障礙。
前幾篇文章提到學習上的瓶頸,通常最早來自於事前的一些安排就有徵兆,比如組織的設計和管理方式、人們定義工作的方式、員工被教育與互動的方式,若沒有提早覺察到這樣的環境,員工就容易有學習障礙,產生瓶頸也是遲早的事情。
書中提出七項學習障礙,供我們覺察,
「最近公司的網路營收有增加,看來研發中心的能力與穩定度越來越好。告知下去,研發人員再增加XX人。」
「想知道是從哪裡分析出網路營收的增加,是來自於研發人員?」
其實加人是管理階層以為這樣子開發速度就會加快,就能夠縮短市場反應時間,趕快把老闆想做的東西弄上去。
但如果人們繼續地思考短期事件,而沒有搞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,終究無法學會如何為個人與組織持續創造。
這支青蛙就跟大型企業一樣,常常後知後覺中,市場被敵對對手搶去,而不知道原因。我們應該學會看出這些緩慢、漸進的過程,注重細節,放慢自己的步調去感知周圍的變化,而不沉迷於一時的勝利所帶來的安逸,最終錯失良機。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的hTC。過程就不多說了,手機市場兵敗如山倒,目前轉往VR一搏,尋求契機。
『當一個行業暫時發生人力過剩的現象時,每一個人都在談這個領域人力供過於求的事情,年輕人也被誘離開這家公司。沒想到,幾年後反造成供不應求,需才若渴,然後又趕快想辦法找一堆人進來,然後過一段時間,又造成供過於求。』
其實當供過於求的時候,正式開始訓練人才的最好時間,因為當訓練完成後,供不應求的情況就會剛好發現,這些訓練好的人才就能馬上派上用場。
這與我在成長上限那篇所提到的,資深人員的離職對於企業是很大的傷害,因為重新訓練新人是很難馬上派上用場。就會進入上述所說的,人力過剩與不足的無限負向迴路。
有些決定的結果就是要五年、十年才會知道的事情,比如說提拔優秀研發人員擔任領導職位,這無法從經驗學習,但層級若是若越扁平的話,我們越能看到彼此,看到其他團隊可以參考的做法,從而獲取到經驗。
管理學大師阿吉瑞斯又出來說: 「大部分的管理團隊都會在壓力之下出現智障行為,團隊對於自己組內的例行任務可能有良好的管控,但遭遇到威脅與困境時,就把團隊精神擺在一邊去了。」在心智模式那邊也提到,管理者害怕在團體中互相追根究柢的質疑會帶來自身的威脅,就是「熟練的無能」。
「如果要全面所有通路都支援的話,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的修改。」
「那需要在加人嗎?」
「這並不是加人的問題,而是那個模組的內容,本來就是很久以前的人寫的。現在就算派資深人員進去看都有點難度,更何況是補進來的新人。」
「那你覺得有什麼方式可以加快速度?」
「我們這個部份是公司的核心,本來重構就是需要這麼多時間。」
「那我找現在其他team的資深人員一起進去看,你順便讓你底下的資深人員一起帶著他們學習。」
「這樣應該不會比較快吧…」
列出上述這些只是為了警惕自己,將來不要發生阻礙團隊學習的濫觴。
上面提到的現象與解決辦法,在Agile or Scrum其實都有再一次被提出來,只是名詞解釋換了而以。也就是天下武功都師出同源,傳來傳去都是一大抄。
其實這張圖是源自於下方一篇paper的內容。
所有東西都是偷來的。
①侷限思考/歸罪於外–component team vs feature team
②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積極/專注於個別事件–User Story Mapping
③煮青蛙的比喻–以較小的sprint分割任務 & refinement
④從經驗學習的錯覺–daily scrum & Scrum of Scrum &不流於形式的retrospective
⑤管理團隊的迷失–不流於形式的retrospective
但藉由新的軟體開發方式,讓開發人員理解在1990年就已經提出來的管理問題。舊瓶新裝,還是滿有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