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2021 iThome 鐵人賽

DAY 10
0

為什麼沒有效率的會議是我的痛點之一呢?曾經有段時間公司的會議次數太多、時間冗長、常常討論不完或是會議大綱跟實際上討論的重點有所衝突。久而久之,團隊的情緒會對會議感到焦慮,會議永遠開不完,想討論的事情多到沒有結束的一天。

團隊持續改善會議的效率,從中觀察到身為會議的參與者,也可以讓會議順暢,而不是讓主持人或是某些人才能做控場,接下來會以會議的流程分別從會前、會議中以及會議結束後去做說明可以改善的方式。首先來聊聊會議前的準備有哪些可以做的:

會通

會議的發起人想召開近十人的會議,通常會盡可能把要討論的項目都塞在這個時間裡面,避免後續還要花其他人的時間。這是人之常情,但如果有這樣的念頭,會演變成什麼都想要討論,可是時間不夠。或是某些議題要討論的時間需要花的更多,而失焦原本要討論的重要事項。

如果你是發起會議人,可以先想想這種會議的目的、會議的流程以及這場會議結束後,想要得到什麼產出。把這些釐清清楚後,可以在會通內容說明會議的進行方式,此外也可以做為開會時的待辦事項,確保這場會議結束之後,可以預期達成的目標。

舉下方例子說明,最後期望的是前後端確認規格無誤後,接下來可以進行開發:

會議邀請主旨:[主題] 討論需求 A 規格
討論時間:08/31(二) 10:00 ~ 10:30
討論內容:
- 請後端工程師說明文件規格
- 前後端對於回傳欄位建議事項
文件規格連結:https://xxx.xxx.xxx/spec.doc

了解會議要討論的項目,以及期望會議結束之後的結論是什麼。所以當參與會議時發現有人開始失焦討論需求 B 或 C 時,可以適時地提出提醒與會者們,讓會議能夠順暢的進行。

參與者

如果少了誰,這場會議就無法順立進行?如果是這樣的人物,當然要加入與會名單當中。但很多會議是不確定要不要出席,為避免可以漏掉很多資訊,所以還是參加為上。舉例來說,在討論改善會員 onBoarding 流程,而這場會議只是跟大家說明為什麼要做,預期改善會帶來什麼效果。身為一個工程師,通常前期討論跟最後要實做的方向會變動很大,所以不參加其實也不會影響太多,只是會少了了解需求過程的演變。

還有一種可以決定事情的關鍵人物不在這場會議當中,代表可以決定事情的人不在這個空間,就會讓整個會議的討論的每個事項都需要事後再一一確認。舉例來說,老闆可能會說你代表參加會議,他覺得可以不參加,然後跟你同步訊息。如果你了解這場會議會需要他的決定才能順利進行下去,那還是請你說服老闆參加吧。要不然會演變成,討論中的決定全部都需要在事後討論,而老闆若不滿意,是不是又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做討論呢?

預習

有些時候在發想階段的會議,很難有事前準備好的文件可以做參考。但大多時候討論都會基於目前已知的資訊進行討論。假設大家都是參與會議的當下再進行了解開發規格,會讓會議開頭變成給大家閱讀的準備時間,試想這些準備若不是放在這邊,而是大家先行了解的話,其實大家馬上可以針對開發規格有什麼想法跟建議進行討論。

再來先行閱讀可以帶著問題進去會議當中,你的問題,也許都是大家的問題。而你的提問說不定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碰撞,能讓產品或是開發體驗可以越來越好。而當每個參與會議的人都這麼做的時候,會議上會發散的情形會逐漸降低,漸漸地,若有人不先做功課,先提出問題時,大家也會有默契了解誰在浪費彼此的時間。

在我的經驗當中,在會通狀況比較多,參與者跟發起人彼此對這場會議的想像完全不同。所以在討論的內容容易走歪,而且歪到不知道走到哪個角落去了。這時候都需要靠參與者去拉回主題,或是來回對焦彼此想要產出是什麼。所以列出會議要討論的項目很重要,就可以當做 Check List 勾選哪些已經討論過的項目。如果大家也有跟我相同的困擾的話,不妨試試。或是有更好的做法也歡迎分享,讓大家彼此交流。


上一篇
效率在哪裡?別再開會開到死
下一篇
身為與會者,控場的重要性
系列文
不會講幹話的工程師大冒險36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