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2021 iThome 鐵人賽

DAY 7
1

從資源配置的角度思考

產品經理不一定有人事決定權,但是可以從資源的角度給予建議

這個是一個特別的經歷,一般產品經理很難會有IT的人事決定權,但因為管理職會看對於人的敏銳度,加上我的背景有資工,和前一份工作的表現,我很幸運能有機會可以參與面試,和人資一起進場面試,可以學到很多感知人的技巧,也學到如何旁敲側擊瞭解一個人的人格特質,我所待的公司,在一定硬實力下,特別看重人格特質,除了文化因素以外,重要的是新創團隊,團隊人數不多情況下,人員就要特別精實而且穩定。一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成員,團隊的起點也是成員,合適的成員,可以讓管理成本與溝通成本降到很低,對於形塑文化與衝刺目標都會打下良好基礎;不合適的成員,則會需要花上許多時間為其尋找著力點,也需要花心思監督與引導,如果真無法有所改善,為了個人成長與公司發展,就必須發展到分離,對部屬與主管都不好受。這裡說的合適,並非講思考模式、做事方式要公司一致才是好的,而是具備共同的核心特質,像是野心(Ambitious)、專注(Focused)等,成員還是要保持多元性,這些核心特質通常是事業體主管或是執行長層級會定義,而產品經理所要做的便是在掌握目標後,思考需要怎樣的技術人員後,若公司文化允許或是和技術用人主管夠有默契,則可以提出給他們參考,若就一般產品經理職權內,至少要為自己做好人力資源能力盤點,因為我們要和他們長期合作了。

從運用資源角度思考

在當下、在條件下,人才發揮其該有功效,便是最大功效

這樣說或許會很市儈,然而事實是,產品經理所掌握的資源之一,就是人力資源。我們或許不會有人事權,但我們會跟工程人員緊密合作,所以瞭解人員狀態與特質,進而促使工程人員可以一起參與、一起強化學習,是有影嚮力的產品經理必備能力。目前,我在和工程師互動上,尚未需要透過技術主管(有技術主管就需要尊重他用人的判斷,這時候,我們也是要先和技術主管培養默契後,才會和工程師合作),所以我需要直接感知工程師的特性,目前我會以2個面向來區分,其目的只有一個,幫助工程師建立團隊參與感與自信心:

  1. 能發揮能量的時間點
  2. 深思型和敏捷型

發揮能量的時間點,分為短中期戰力型與長期醞釀型,前者,我會給予一些明確而且短期可以看到成效的任務,通常這類任務會是BAU,這一類型,因為Outcome顯著也比較容易很快建立自信心與合作默契,但之後就是要注意慢慢配比長線任務,使其能力得以延展;比較具挑戰的是後者,因為長期醞釀,所以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容易讓人在前期忽略他的效益,進而影響成員參與感與自信建立,目前由於我們公司採用OGSM的機制,所以我將Goal會與全體成員共識且明定,在邊執行的過程裡,不會忽略長期醞釀的貢獻。而深思型與敏捷型,會決定我和工程師討論的方式,深思型的人,我會提早拋明確目標與簡易想法,並會預期我需要多次和他的對話,輔助他在正式要提供意見或是想法時,就能有預先的準備;反之,敏捷型的人,我一樣會提早拋目標和想法,但是會在一次的討論裡面,快速拋接意見球,告一段落後,只要一有新的想法,我也會很快地回饋。因為工程師的工作屬於發想創意類型,所以我會傾向先以他們習慣的方式,在有限資源下,保留一些空間,得到好的答案。

人才運用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先成功,成功幾次,會幫助團隊的凝聚,也會讓成員有自信,等到時機到,人工地或自然地發生一些嚴苛條件,導致失敗幾次,我們在過程中,只要確保有新的學習、新的省思,並朝著目標前進即可。


上一篇
[Day6] 自我必備溝通力:Content & Context
下一篇
[Day8] 有意識地溝通: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功課
系列文
文化沒這麼理所當然:一位新手產品經理促成IT文化形塑的心路歷程33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