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2021 iThome 鐵人賽

DAY 23
0

前言

昨天分享了關於拒絕的兩三事,是因為它容易出現在日常生活與團體協作當中,後續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。今天再延伸到焦慮與壓力,這是優秀團隊需要接納的,若一直讓焦慮與壓力消耗自己,讓它在團隊內蔓延,將影響士氣,也降低了產出,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會分享這些內容的原因。

而本文的內容,無法給出百分之百正確的答案,只是個人經驗的分享,期許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一些靈感。

對外:注意傳訊時間

首先來個最單純可見的,透過在適當的時間傳送資訊,來降低彼此的緊張感。

還記得之前介紹過「溝通這回事:工具軟體篇」嗎?現代團隊非常依賴即時通訊工具,在無形之中也產生了壓力,這也是建議將工作與生活所使用的通訊工具分離的原因。若是遠距工作的團隊,這點就更為重要了,我們必須在約定好的時間內保持通訊暢通,並在休息時間給予極大的尊重。

正因為工具太方便,隨時想說什麼就說什麼,送出即到位,若沒有掌握好時機,除了打擾到對方,也增加了工作壓力。我的習慣是,會盡量避免在週五下午交辦工作,必竟經過一週的衝刺,大家都想好好放假了,這點可以視團隊的日常作息與習慣而定。

當然現實可能有各種不剛好,非常緊急的事還是得通知,這時候電話或備用的通訊管道就會派上用場,而如何那捏輕重緩急得看團隊的智慧,團隊也可以製定嚴重程度的分級規則,以作為指引。

若團隊選用的工具軟體本身具有免打擾的功能,那是再好不過的。若要做得更徹底,為了避免無辜逛街的成員還是會在奇怪的時間接收資訊,更可以選擇以排程的方式發送,一來避免自己忘記,二來可以讓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。

對內:減少壓力

再來是對內的部分,我們自己還能夠做些什麼呢?

做完與做不完

不知道大家對於「沒做完」的事情會不會有壓力,通常都會有吧?特別是還有交付期限的任務。

如果壓力來自東西沒做完,那就… 把它做完,也就是此了,一樣沒有什麼魔幻的成份在其中。看是需要向同伴求援,還是與 Product Owner (如果是 Scrum Team) 商討對策,懸而未決的東西總是會產生壓力,會讓我們一直在意它,若我們遇到這個情況就不要再躲了,先把做一半的事情結束掉。這也是半成品帶來的副作用,除了在「多工的陷阱」談過的浪費之外,對心理壓力也會有影響。

學習古人的智慧

推薦一系列免費的線上課程「傅佩榮談莊子」,讀者可以在趨勢教育基金會搜尋到相關的影音內容。接觸古籍經典可以發現,即便過了數千年,許多道理至今相通,甚至與現代各種方法論是可以相互應照的。

就我的經驗而言,焦慮與壓力很多時候始於自己不了解,自己產生不平衡,甚至是己給的,例如「言者無心,聽者有意」的戲碼,透過學習古人的見地,讓自己用新的思維來體驗生活。

對於這些智慧結晶,在本文當中若直接講結論,難以服人;寫多了又如同抄寫了一次古人與前輩們的思想,無太大意義,所以還是推薦大家能夠透過課程學習,輕鬆地體會《莊子》當中的意涵。

呼吸與靜坐

這些看起來很簡單、自然、人體自主行為能帶來的可能性可能超乎你我想像,更深度的說明還是請專業的來,讀者可以閱讀:

  • 楊定一、楊元寧。《靜坐的科學、醫學與心靈之旅:21世紀最實用的身心轉化指南》。台灣:天下生活,2014。
  • 理查 P.布朗、柏崔霞 L.葛巴。《呼吸的自癒力:簡單幾步驟,降低壓力和焦慮,提高專注力,帶來情緒的平衡》。台灣:天下生活,2015。

另外,讀者可能曾經聽過 Mindfulness (有覺察之意,目前普遍譯為正念),但它的架構稍大,這邊僅以更單純角度從呼吸與靜坐談起。對於 Mindfulness 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閱讀由「喬.卡巴金」所著的《正念療癒力:八週找回平靜、自信與智慧的自己》一書。

後記

「覺察」、「專注當下」、「不糾結過去」、「不擔憂未來」、「順應自然」,這是從前述各個小主題中隨意摘出來的概念,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?它看起來又像什麼?


上一篇
面對拒絕
下一篇
數字謊言
系列文
我們與敏捷團隊的成長31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