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江湖;只要有學問的地方,就有門派。
對專案管理,我簡單分成兩大派,就是「人治派」和「法治派」兩大門派。
一、人治派
**定義:**以人為核心的管理模式
**刻板印象:**專案經理人無所不能,從不會說「我不知道該怎麼做」。專案經理在專業領域的能力,遠遠超過專案成員。
**問題處理:**當專案經理問你「有問題嗎?」你回答「有問題,…..」,接著專案經理會說「嗯,這個問題我處理過,你可以…..做就好了」
**專案成員心態:**有「他」就搞定了,我們只是綠葉,日子真好過
**優點:**專案成敗主因繫於一人,有好有壞,好就是「得到一人,雞犬昇天」,壞就是萬一專案經理不幸臨時陣亡,則該專案就算不死,大概也去了半條命
**缺點:**專案過程的經驗全部集中在專案成員之中,專案結束後,對公司知識庫並沒有太大幫助;而專案經理離職之後,交接下來的東西更是少之又少,因為都在他的腦子裡帶走了。
**最佳範例:**怪醫秦博士、江戶川柯南、外科醫生
二、法治派
定義:以制度為核心的管理模式
**刻板印象:**寫不完的文件,開不完的會。專案經理在專業領域的能力,常常不如專案成員。
**問題處理:**當專案經理問你「有問題嗎?」你回答「有問題,…..」,接著專案經理會說:「嗯,那你預計什麼時侯可以解決?需要我提供什麼資源幫助嗎?」(意思還是要你自己搞定就對了)
**專案成員心態:**你去開你的會,少來煩我
**優點:**若專案經理不幸臨時陣亡,後續接手的人可交接到較多有幫助的資料。專案經理不深度參與專業領域,也不會因專案經理換人而影響專案之進行。
**缺點:**專案成員需花相當多的時間在專案歷程的記錄,不管是以電子方式或是紙上作業,對專案成員都是負擔。
**最佳範例:**西遊記之唐僧
印象中似乎越大的公司、越大的專案,越偏向「法治」派的專案管理。而我所接觸到的公司及專案,大都是「人治」派的專案管理。或者更慘,明明是「人治」還一直要導向「法治」,由於成員的根本心態沒有改變,結果只是多寫了一些隨便寫寫,沒有人看的文件罷了。
這兩個門派或多或少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差別。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形容:如果是一個人的能力,中國人大於美國人;如果是三個人合作的產能,美國人就大於中國人了。沒錯,關鍵就是「團隊合作」,美國人習慣將事情詳細分工,由許多人各自負責其中的一小部份,然後再合成最後結果;而中國人比較喜歡個人英雄,若要成功,捨我其誰。
經過這些年,我是蠻疑惑的,一直不斷地引進西方制度,不管是PMP、Project+或是較不直接相關的CMMI。真的對我們適用嗎?
其實我最希望的是,有台灣的學術前輩和業界先進,能夠擷取西方制度的優點,在「人治」和「法治」之間找出平衡點,思考並定義出真正適合台灣的專案管理方法論,不必硬要去追求外來的制度,或許這樣才是真正提昇台灣專案管理能力水平之道。
下集預告:專案團隊的組成類型
我覺得專案,真的很有趣
因為專案可以是1個人一組
也可以是很多人組成一組
然後約定時間,大家一起開會討論
可以發揮大家的創意
您是我第一個看到以「有趣」來形容專案的人
希望您能一直保持下去...
不過專案管理難度真好。
有位朋友剛去考完 PMP,可他已經作了PM七八年。
覺得很難達到書上寫的每個階段的方法,很難落實,只是理想
尤其是臺灣的文化,沒有文件化的習慣,更難實現專案記錄的管理
如果有必要, 應該可以像「會議記錄」那樣要求
大家對「會議記錄」應該不覺得是多餘的
問題在於到底有沒有那個必要
Doz:
我不認為你那朋友對PMP的認知是對的, PMBOK是死的, 人是活的.PMBOK定義的只是一個指導原則. 通常專案管理的技巧的應用會依專案範疇大小與其特性有所不同,比如軟體專案就很少出現採購的部份, 而工程型的專案在採購方面的業務就相當繁重.我以前做的專案通常文件記錄都是存在的, 文化不是推諉的藉口, 問題是在於專案經理對於專案管理的認知夠不夠正確. 你那個朋友的PMP老師真的誤了他, 只教他考試, 沒給他正確的觀念.
說到做文件,IBM的專案團隊真的很有一套
(他們是真的按照CMMI的方式在運作,有Configuration Management, Change Management)
以前參與過 IBM 幫財金公司(FISC)規劃的案子
過程很冗長,但是他們追根究底,吹毛求疵的處理態度,
每一個流程的 case 推演,確實將很多問題在分析階段就都找出來
並找出解決的方案,讓人印象深刻也上了寶貴的一課
從比利時 Fly-In 的顧問,真的很專業
而且雖然不是管理職,但是在 IBM 的地位相當崇高
(呵 I am not a IBMer, but it's always my dream.)
同意,IBM的招牌的確是有他的價值存在
曾和IBM/MS在銀行的案子對決
結果當然是被乾洗 @_@
我也覺得國外的團隊非常落實這些相關的規定
之前有次跟KPMG的CIO聊天
他也分享了以前跟國外KPMG總部和做得經驗
連EMial的主旨都有詳細的規範,那個專案的那個階段
主旨就要加入什麼代號
全球都統一
所以,他們內部email往來,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不同專案的進度
外國人對文件落實的堅持,令人印象深刻,
我沒待過KPMG
不過我也有類似的習慣
就是寫類似的email主旨
「鐵人賽─Status update─9/6 專案會議記錄」
收件人只要一看主旨
大概就可以決定
要不要看、什麼時侯看、處理的優先順序
我的作法是以 [] 作為分類的類別
譬如:[資訊中心公告]--XXXX
這樣 User 可以很方便的就將這類的訊息按主旨排序後 刪除 XD
專案管理的思維模式就是專案管理師腦海中的心靈地圖,每種方法論被發明的當初,都提供專案管理師看待外在世界的觀點或模型。當專案管理師使用特定方法論來管理專案時,正是透過該方法論所提供的鏡片(思維模式)來觀察外在世界。專案管理師所用的思維模式的適當與否,直接影響到他觀察外在世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也就是專案的品質。
管理專案必須隨時因應外在世界的變遷去變更,甚至擴充專案範圍,以滿足利益關係人的需求,才能維持高專案品質。良好的專案管理技巧包括選用適當的方法論和適當的思維模式,好讓專案範圍能夠容易管控,避免因範圍變更導致無法如質、如期、如預算地達成專案預定目標。你是否已經找到一套適合你的方法論和思維模式?
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PMP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