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3
0
生成式 AI

踏上 Agentic AI 探索之旅:我不再獨自升級!覺醒你的 AI 替身,打造智慧協作隊友系列 第 13

Day 13|旅途中繼站:回顧 Agentic 覺醒足跡,邁向實戰新篇章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前言

轉眼間,Agentic AI 探索之旅已經走了快一半。

回頭想想,每天要完成一篇文章真的不容易。下班後可運用的時間總是不穩定又有限,常常在身心疲憊時,只能硬擠出不到一小時研究、構思、動筆。

幾乎每天都得趕在半夜前先上第一版,再慢慢補圖、補程式碼、潤稿。很多時候甚至要到過了 Deadline 才逐步補齊內容,但我還是盡力把品質調整到自己能接受的水準。

雖然過程緊湊又充滿挑戰,但其實也因此收穫良多——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,也感受得到自己一點一滴在進步。接下來要更加注意步調與時間管理,別讓進度壓得太緊。一路走來,依然收穫滿滿。

每篇文章結尾我都固定放上一張這趟旅行的照片;每當挑選照片、回味旅程的那幾分鐘,反而成了療癒的小時光。

這幾天一步步解鎖 Agentic 的核心能力,讓 LLM 不再只是回話工具,而是逐漸成長為會思考、會查證、會行動的 Agentic 夥伴。


回顧 Day 1~Day 12 的核心能力

前半段的旅程,我用最單純、最直觀的方式,以「旅行」這個貼近生活的情境為例幫助理解,一步一步帶著 LLM 解鎖 Agentic 的核心能力

一開始的 Day 1 到 Day 3,先談為什麼要走上這條路:從目標與動機出發,描繪出 Agentic 所需的能力地圖,也說明為什麼選擇以 LLM 為基底來實現。

接著 Day 4 到 Day 6,重點放在「讓模型不只是回話,而是會思考、會查證、會行動」:

  • CoT (Chain of Thought) 讓推理過程能被看見、被檢查;
  • RAG 讓答案有憑有據,能連結到真實資料;
  • Tool Use 則賦予模型動手做事的能力,像是查天氣、比票價,不再只是說說而已。

到了 Day 7 和 Day 8,我們讓 LLM 學會「事先規劃」與「臨機應變」:

  • Planning 幫助模型先畫好藍圖,但相對僵化;
  • ReAct 則是在行動中邊想邊查邊改,更符合真實場景。

Day 9 和 Day 10,進一步加入「學習的迴圈」:

  • Reflection 讓模型能事後檢討、修正錯誤;
  • Memory 則把偏好與經驗存下來,下次再遇到同樣情境就能自動套用。

最後在 Day 11 和 Day 12,不只是一個 Agent,而是 多個角色彼此協作

  • 統籌型(Supervisor)Multi-Agent 負責分工與統籌;
  • 討論型(Group Chat)Multi-Agent 則透過討論、辯證逐步收斂共識。

回顧核心篇的完整內容,可以參考以下連結:

這樣一路走來,LLM 已經從單純的回話工具,慢慢長成一個能推理、能查證、能行動、能學習、能協作的 Agentic 夥伴


小結與展望

接下來的篇章,會正式進入「實戰篇」,把上半場理解到的核心能力,換上更成熟的框架與技術來實現。像是 LangChain、LangGraph、MCP、n8n 等工具,都會逐一登場,讓 Agentic 能力不只停留在概念,而是真正能長期運行的系統。

有機會的話,也會延伸分享這次去 ACL 研討會觀察到的一些有趣主題,帶來不同角度的啟發。

期許下半場能繼續更深入地探索與學習,讓這趟 Agentic 旅程走得更紮實,也更精彩。
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28/20165544FhXEgHtopt.jpg
圖:奧地利哈修塔特(Hallstatt)。這座「童話小鎮」以夢幻的湖光山色與古老小鎮風貌著稱。群山雲霧繚繞,湖光倒映尖塔與木屋,景致恍如時光凝結。這裡就像旅途中的「中繼站」:先停下腳步回望過往,再整裝出發,迎接下一段更精彩的實戰旅程。(攝影:作者自攝)


上一篇
Day 12|思想碰撞才有火花:Multi-Agent 讓 LLM 學會共識決策
下一篇
Day 14|搭建地圖與指南針:LangChain × LangGraph(最新 v1.0 版)打造 Agent 架構骨架
系列文
踏上 Agentic AI 探索之旅:我不再獨自升級!覺醒你的 AI 替身,打造智慧協作隊友16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