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DAY 12
6

專案管理說分明系列 第 21

勇於創新的系統邏輯思考(四之三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系統是一群彼此交互影響的單位/份子/元素,為追求共同目標而存有某種相互依存的組合。系統思考是一種以因果回饋環路及時間滯延為結構的動態整體思考,系統思考者針對事件的前因後果及其影響做全面性考量,擴大個人的思考空間與時間,把事件放在它所處的系統中思考。
1962年,美國社會學家湯馬斯.孔恩(Thomas S. Kuhn)在其《科學革命的結構》一書中,界定了思維模式(Paradigm)概念,說明科學演進的過程不是演化,而是革命,從昨日的新發明中,不會找到今日新發明的線索,它必然來自全新的創意和思考邏輯。這個概念的提出,對自然與社會人文科學的方法論影響不小。

孔恩闡明「思維模式」為:指導科學/科技/社會活動的一套運作模式、理論或世界觀。新思維模式的誕生,即為舊思維模式陷入危機之時;新思維模式能吸引舊思維模式支持者轉而投效,造成思維模式的轉移(Paradigm Shift)。

地心引力使所有的東西都自然下墜。水從高處往低處流。當鳥兒失去飛翔能力時,也會驟然下墜。小草失去滋潤,草尖不再向上,而自然癱在地面。老鷹在飛翔時,總是低著頭,腦部供血充足,眼光銳利,頭腦敏捷冷靜。人們在疲勞或生病時,也不得不向這地心引力低頭而躺下。

打在牛頓頭上的蘋果,讓牛頓受到啓發,從而發現「萬有引力定律」,這正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移。因為在牛頓未發現萬有引力之前,人類一直認為早晨旭日東升、傍晚日沉大地都是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。不過,牛頓認為如果只存在地心引力,蘋果應該直接落地,不應該打到他的頭上;因此牛頓的思維模式一轉,推論除了地心引力之外,萬物之間都應該存在著引力,蘋果和腦袋之間必然存在著引力,從樹上掉落的蘋果才會砸中腦袋,不直接落地。

在公元1865年的某天晚上,科學家凱庫勒盯著爐中閃爍的火苗,喚醒了對某個夢境的回憶「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,團團轉,團團轉……」在此之前,凱庫勒已經對苯分子結構進行了長達12年的艱苦探索,過去的分子結構式都是線性結構,當環狀蛇的形象出現的那一瞬間,他那尚未被抑制的潛意識,便迅速地將這一形象與苯分子的結構聯繫了起來,思維模式的轉移使他提出苯環結構式的理論。


上一篇
10月10日10時10分 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日FACEBOOK個人大頭貼換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活動 已有136659
下一篇
勇於創新的系統邏輯思考(四之四)
系列文
專案管理說分明5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1 則留言

0
skill
iT邦新手 4 級 ‧ 2010-10-21 01:42:05

我們程式設計也有思維模式的轉移(Paradigm Shift)。
從最早的程序化轉移到模組化
再從模組化轉移到資料抽象化
最後從資料抽象化轉移到物件導向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