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產品思維相關文章
共有 10 則文章

技術 Day 4|side project 的重要性?鐵人賽挑戰的意義

「我不會寫太多程式,可以做side project嗎?」如果這句話曾在你腦中浮現過,那麼,我想說:可以,而且很值得。 side project的價值:不是完美...

技術 Day 1|為什麼需要「韌性生活指南」?

「日常有備,災來無懼」 你可曾想過:災難,與日常的距離? 災難發生時,往往令人措手不及、防不勝防。颱風停電、豪雨淹水、地震半夜將人震醒。這些情境,是否都曾喚醒你...

技術 Day 7|情境案例:從天災到戰災,韌性生活的雙重入口

「災難隨時可能打斷日常的安穩祥和。」 在 Day 6,我們談到使用者研究,理解「誰」會使用平台。今天,我們要把「誰」帶進「什麼情境」:因為只有把人放進真實的生活...

技術 Day 2|韌性生活指南:防災物資準備的三大迷思與痛點

「收藏從未停止,行動從未開始。」 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收藏過「緊急避難包」、「居家儲備清單」的資訊。從政府官網到媒體宣導,條列式的防災物資名單不勝枚舉:飲用水、乾糧...

技術 Day 3|從人生價值觀到靈感:安全感、韌性與科技的連結

人們常說,靈感來自生活。但更深一層,其實來自於「價值觀」—那些影響我們做決定、選擇方向、定義優先順序的內在核心。 安全感:日常的基石 對我而言,安全感不僅僅是...

技術 Day 5|韌性生活的藍圖:專案如何落地?

「理念如果只停留在紙上,就像被收藏的防災資訊,終究未曾轉化成行動。」 經過前四天的鋪陳,我們談過了韌性生活的必要性、防災物資的迷思與痛點、價值觀與科技的連結,以...

技術 Day 6|使用者研究:單人、家庭與特殊需求族群

「讓防災不是抽象的標語,而是每個人的日常選擇。」 在前五天,我們談過理念、痛點、價值觀,以及專案藍圖。今天,正式進入設計篇的第一步:使用者研究。因為若不理解「誰...

技術 Day 8|基準清單萃取:全民安全指引 × 東京防災

「清單不該只是被收藏,而應該成為行動的基準。」 在 Day 7,我們談到如何設計「情境案例」:地震、颱風、停電、水災,這些都是台灣日常中真實存在的風險場景。但情...

技術 Day 9|功能優先順序(MVP):先做什麼,先不做什麼?

「不是所有好點子都該一次到位,重點是,什麼能最先產生價值?」 在前八天,我們談過了痛點、價值觀、情境案例,甚至也從各種官方指引與東京防災中萃取出物資基準。但當清...

技術 Day 10|使用者旅程地圖:從問卷到個人化清單

「資訊如果不能帶來行動,就只是另一種噪音。」 在前幾天,我們走過了完整的設計脈絡: Day 6,我們談了使用者研究,理解不同群體的需求 Day 7,我們放...